什么是企业配资 孙继业:辉煌灿烂莒文化

发布日期:2024-07-26 21:32    点击次数:104

什么是企业配资 孙继业:辉煌灿烂莒文化

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则在周五的《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以抵消大宗商品进口成本的上升。“作为全球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国,中国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进口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他认为,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的需求扩张。他说,除中国人民银行外,其他主要央行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他建议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注重进出口平衡,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适当升值,抵御输入性效应。目前,中国正努力应对逾3年来最快的生产者价格(ppi)涨幅,政府本周将推出更多措施,以遏制大宗商品市场的投机行为,并平息通胀担忧。

莒国历史悠久,夏有城邑,商建方国。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046年),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于莒国,辖介根、夷维、兹、诸、琅琊、密、防、向、余丘、纪鄣等31个城邑。疆域东濒黄海,西近蒙山,北依沂山,南到赣榆,是与齐国、鲁国三足鼎立的东夷大国。至楚简王元年(公元前431年),莒为楚所灭,共传三十世,历时600余年。

早在旧石器时代,东夷部落的先民就在沂、沭两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莒文化,成为史前六大文化区之一。人类文明三要素“文字、城市、青铜器”先后在此地出现,是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成为世所罕见的从旧石器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史前文化传承有序、脉络清晰、文化谱系较为完整的地区,素有“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之美誉,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我的家乡毗邻莒县,当年亦属莒国,从小对莒文化耳濡目染。从莒县城驱车半小时左右,就到了风光秀丽的跋山水库,附近有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跋山遗址,在此发掘出土石制品、骨牙角制品和动物化石5000余件,人类活动用火遗迹3处。年代跨度为距今10万—6万年,其中距今约9.9万年的“象牙铲形器”是全国发现最早的磨制骨器。

跋山遗址出土的象牙铲形器

距此不远的沂源山洞还发现过60万年前的沂源猿人化石,不仅是最早的山东古人,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把山东人类史和史前文化提前了60多万年,对于中华民族人类探源工程亦有重大意义。

世界人类史学者认为,地球上的人类是在6万年前因气候变化从非洲迁徙而来。而跋山遗址考古证明,中国古人类在距今六七万年前发展并未间断,对于建立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起源演化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因而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传统文明三要素,其中文字为最重要的标志,文字出现后的历史为文明史,之前为史前史。中华民族虽然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但由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商代甲骨文只有3500多年,国外史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夏朝史实尚存异议。而莒地陵阳河遗址陶文的发现,对于破解这一难题有重要意义。

在莒县城东南10公里的陵阳河南岸、美丽富饶的沭河附近,有一处古老的陵阳河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共清理墓葬45座,出土大口尊、鼎、鬶、缸、瓮、罐、盆、豆 、壶、杯、号、石斧、骨矛、玉笄、玉坠、玉砭石等珍贵文物28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距今约5000年左右。

陵阳河遗址是在1960年夏天偶然被山洪冲刷出来的,随后考古部门进行了发掘,挖出五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因当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公布。泰安大汶口文化发现后及时发布,所以这一新的文化便被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刻有图像符号的陵阳河陶尊

其中出土的成套酿酒器具等重大发现,在全国原始社会考古发掘中尚属首见,有用于滤酒的漏缸,有接酒、储酒的陶盆和陶瓮,还有饮酒用的陶盉、陶觚等组合酒具,说明当时粮食已经出现剩余并发明了酿酒。特别是刻在大口尊上的图像文字,有八种类型20余字。在附近的大朱家遗址、杭头遗址和诸城前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图画符号。这些原始陶文,比甲骨文早1500多年,闪耀着中华文明的曙光,是破解史前文明的密码,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汉字的雏形,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陵阳河陶文载入《中国历史》中学课本。

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莒地开始出现较大的部落和城邦。约四五千年前,莒文化中心逐渐向东部沿海转移,形成了两城、尧王城、丹土等较大部落和城邦古国,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期。孟子曰:“舜生于诸冯,东夷之人也。”《史记》亦载“舜耕历山,鱼雷泽,陶河滨”,看来舜也是制陶高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皆注明诸冯即今诸城。诸城与此地紧邻,在前寨遗址、呈子遗址也发现龙山文化黑陶,东夷文化一度领先于其他部落。舜年二十以孝闻,天下咸服。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尧帝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举荐东夷部落首领舜,遂成上古明君。

1936年春,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院士率中央研究院考古组来到日照,对两城遗址进行了首次挖掘。此后,中美联合考古队又进行多次发掘。发掘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龙山文化层为主,距今4500年左右,出土大批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其中兽面纹玉圭玉质纯净,纹饰流畅,堪称早期玉雕杰作。发掘房址五十余座和墓葬50多处,还有城墙和壕沟遗迹。据英国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山东日照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

在发掘两城遗址的同时,中央研究院考古专家在日照岚山还发现了尧王城遗址。此地自古名尧王城,相传当年尧王曾巡守至此寻访考察过舜。此处三面环山,东距黄海5公里,发掘面积52万平方米。地层堆积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等,是一处由大汶口文化过渡到龙山文化时期的特大型遗址。

尧王城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尧王城遗址前后经过13次考古发掘,出土遗物万余件,主要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其中以陶器数量最多。其代表作品蛋壳黑陶镂空杯,其壁最薄处仅0.2毫米,以“薄如纸、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而闻名于世,制陶技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这里还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铜渣和炭化小麦、大豆、水稻颗粒,表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很发达。

尧王城遗址发现并清理出32座房屋建筑和52座墓葬,还发现了城墙、城门、道路、建筑基址等遗迹。北城墙主体宽度约26米—28米,长度约300米,城墙外侧有30米的壕沟,兼具防洪与防御功能。城址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是保存较为完好、内涵丰富的一处史前城址。中美联合考古队认为,尧王城遗址面积比两城镇遗址面积还要大,是亚洲龙山文化遗址中最大的都城。

勤劳智慧的莒地先民不仅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黑陶文化,还创造了精美绝伦的青铜文化,青铜冶炼制造技术相当发达,且独具特色。铜器纹饰华美,有夔纹、饕餮纹、蟠螭纹、龙凤纹等,有的铜器上铸有铭文。在费县出土的20件铸有“举莒”铭文的兽面纹铜鼎及铜器,是发现较早的商代青铜器。

1975年,在莒南大店老龙腰出土一套编钟,由九只大小依次递减的甬钟组成,通高26.9厘米—13.6厘米。上铸“唯正月初吉庚午,莒叔之仲子平自作铸其游钟。乃为之音,闻于夏东……”等铭文70字。整套编钟器形规整,音阶精准,是莒国国君田猎郊游的打击乐器,展现了莒国的礼乐文化,也是最早铸有“夏”标志的文物之一。

出土于莒县的裸人方鼎,通高11.6厘米,长12厘米,宽7.5厘米,重875克。器身呈长方形,顶部有两扇可以对开的小盖,每盖一钮,分别为男、女裸体人,呈面对面跪坐状;器腹下部四角及两侧以六个背负状裸人为器足。其造型奇特,寓意神秘,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鼎到底有何之用,成为人皆好奇之谜。笔者认为,应为贵族陪嫁压箱底之妆奁,既可以作为嫁妆放贵重首饰和脂粉,又可以像春宫画一样,作为大家闺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性文化启蒙形象教材。

裸人方鼎

莒县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之一,展厅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石器、玉器、陶器和大批青铜器,附近还有青铜器遗址多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纪王崮遗址。

纪王崮位于沂蒙山区北部的泉庄镇西北,海拔577.2米,山势陡峭,崮顶面积近4平方公里,是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中面积最大、唯一有人居住的崮,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纪王崮

崮顶原有古城堡遗址,只有一条梯道可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2012年,在崮顶发现一处春秋古墓,墓长28米,宽13.6米,比以往山东境内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墓穴都大,也是全国最大的高山墓地。共出土文物870多件,其中青铜器186件,玉器90多件,车马坑内还发现了4辆两马驾驭的战车。

纪王崮出土的青铜器编钟

墓葬出土成套编钟、编磬等乐器及成组玉器,尤其是七尊铜鼎,印证了墓主人不同凡响的身份地位。周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该墓七鼎,应属诸侯级别。但墓主人究竟是谁,至今尚无法确认。

相传,公元前690年,齐国占领莒国北部的纪国,纪国国君逃到纪王崮避难,因名纪王崮。纪王崮在莒国境内,国君己氏,与“纪”同音,并且第十二世国君为纪公,专家认为应为莒国诸侯墓。

纪王崮墓葬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出土器物之精美,填补了多项国内考古空白,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入选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莒国先民在创造丰富物质文化的同时,还创造了灿烂的人文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与齐、鲁文化并称的莒文化。其中莒鲁会盟和毋忘在莒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典故。

春秋时期,莒鲁两国经常发生边界摩擦。鲁惠公之女、纪国王后伯姬对纪国国君纪子帛道:“伯姬别鲁,别无所挂,惟鲁与莒不和,终遗大患,姬放心不下。”为调和莒鲁关系,公元前722年,纪国国君纪子帛与莒国国君在密会盟。经多次斡旋,公元前715年,莒子与鲁隐公在浮来山银杏树下结盟修好。

在莒县城西的浮来山上有座定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晚年曾在此出家潜心译经,“校经楼”牌匾为郭沫若先生所书。

定林寺前院有株参天古木银杏树,高27.3米,粗15.8米,有“七搂八拃揸一媳妇”之说。相传一过路秀才到树下避雨,想测量一下树干粗细,便围着大树搂了起来,搂到七搂后,恰有一媳妇紧靠树干躲雨。男女授受不亲,秀才只好用手测量,测了八拃就到小媳妇身边了,于是便有了这个生动形象的传说。

该树历经数千年风霜,仍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据专家考证,树龄已达4000余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被列入“世界之最”和《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被誉为史前植物“活化石”“银杏树王”,素有“天下第一树”之称。据《左传》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鲁隐公及莒子盟于浮来。”成为鲁莒结盟修好的历史见证。

天下第一银杏树

此后,鲁、莒两国维持了较好的友邦关系,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也相对稳定。据《左传》记载,莒先后与鲁、卫、宋、杞、晋、曹、纪等国会盟达47次之多,因而附近各国贵族避难时,常出奔莒国,谭国国君谭子、鲁公子庆父、齐高无咎、齐王何等人先后到莒国避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襄公昏庸残暴,杀了鲁国国君鲁桓公,引起臣怨民愤、众叛亲离。齐襄公的两个同父异母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离国出逃,以避祸患。公子纠由管仲辅佐奔鲁国,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奔往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杀。齐国大臣高奚等人,暗中派人到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即位。鲁国听说后,也派军队送公子纠回齐。因莒国离临淄较近,他们怕小白捷足先登,便派管仲在半路上截杀。管仲暗箭射中小白衣带钩,小白顺势倒地,佯装被射死。公子纠便缓缓而行,六天才到齐境。小白早已昼夜兼程赶往临淄登基,史称齐桓公。齐桓公不计前嫌,采纳鲍叔牙劝谏,拜管仲为相,终成春秋五霸之首。

功成名就的齐桓公开始流露出傲慢情绪。据《吕氏春秋》载: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以此提醒齐桓公毋忘在莒逃亡时的情景和初衷。桓公闻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

此即“管鲍之交”和“毋忘在莒”两个成语典故的由来。“毋忘在莒”比喻勿忘初心什么是企业配资,不要忘本。魏征劝谏唐太宗、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曾援引过这一震烁千古的典故。(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陶文纪王崮陵阳河遗址莒国齐桓公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